欢迎您,访问许昌市公共就业网[魏都区]!
手机站 服务热线:0374-2621520
哲学常识测评
1、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学说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总和
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看的见摸的着的事物
自然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现象
各种物质形态的结构和属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存在即被感知,""心外无物"等观点属于
唯物主义思想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为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
意识依赖于物质
5、世界上没有上帝鬼神,而在宗教中却有上帝鬼神之类的观念,说明  
上帝鬼神观念是人们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
上帝鬼神观念不是客观物质对象的反映
上帝鬼神观念是人脑固有的
上帝鬼神观念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头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树常青"都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的过程
运动离不开物质
物质都是运动的
7、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人工降雨的成功,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说明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益
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改造规律
人能利用规律对事物发展做出科学预见
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8、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的分析,都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这是因为
事物都是联系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都是客观存在的
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9、"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一切变化都是发展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1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事物的运动是矛盾的运动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矛盾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规律是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水往低处流
1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说明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13、毁林造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都是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矛盾特殊性原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14、"物必先腐也,而后生虫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人也。"这句话主要指出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使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事物的变化先有内因,后有外因
15、"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种认识是    
用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
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为了改造世界
为了驾驭自然界
是为人类谋福利   
17、海洋潮汐有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有大潮和小潮,这些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引力作用的本质,这说明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  
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
现象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
18、"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   
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身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等重要
要真正掌握,丰富和发展理性认识,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间接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直接经验才是可靠的
19、"社会一旦由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的这一论断,主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和深化的直接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2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根本原因是 
个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才承认个人的作用
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个人为社会做贡献,才能从社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个人为社会作贡献,社会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